88彩
“本科补录毁了我”,征集志愿直降120分录取,努力意义何在?
产品展示
产品展示
你的位置:88彩 > 产品展示 >

“本科补录毁了我”,征集志愿直降120分录取,努力意义何在?
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
“征集志愿”这四个字大家一定听过。原本想着征集志愿增多了,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学位可供普通人去考大学,这似乎是实现本科扩招普及的一条绝好路径。

但在实际操作起来却让人感觉奇怪,因为如果一部分学生当年是通过正常的招录考进大学,而另一部分学生却通过征集志愿,相当于拥有了第二次机会。

那么第一批被录取的考生岂不是会觉得自己亏大发了吗?

“本科补录毁了我”,征集志愿直降120分录取,努力意义何在?

凡事都有好坏两面,这次征集志愿也遭到了学生们的吐槽。有一个女孩竟然觉得本科补录这件事已经毁掉了她的人生,大家刚看到时肯定会觉得很奇怪。

补录意味着给考生们更多考上大学的机会,这不是造福大家的好事吗?怎么到她那儿却成了吃亏受害了呢?

原因肯定是她没从中捞到好处,但这么说似乎又冤枉了这位同学,因为她确实有自己的苦衷。她所在的地区今年已经到了本科第4次补录。

征集志愿的数量越多,除了表明这个省份没招满人的情况外,还凸显出一个关键问题,那就是每一次补录都会降低一轮分数限制。

甚至在广西今年的最后补录阶段已经没有分数限制了,只要考了相应的分数都可以来参加补录。

而这位来自黑龙江的女孩就“受伤”了,她今年高考考了441分,虽说不高,但她凭本事报考了本省的一个民办高校。后来在征集志愿阶段,大家都傻眼了。

本科开始不停降分,于是一个理科生326分就能和她在同一学校,甚至是同一个专业,这简直让她感觉自取其辱,自己的努力到头来好像变成了笑话。

早知道自己也考300多分,少考120分,不也同样能被录到一个学校嘛,那样一来,自己的努力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呢?

我们先别急着否定女孩口中所说的“努力”这个词,考了441分的人不一定就是真的一点儿都没学。有一位天津的家长情况也是如此。

他给女儿报的志愿结果也被“毁”了。女儿考了490分,今年本可以去好一点儿的民办高校,但没报,而是报了天津传媒学院。

可再看学校征集志愿的最低分,465分就能进来,一下子就亏了25分,同样也有种努力白费的感觉。

真为了学生们好,就请看见中等生的困境

我们确实应该重新思考一下征集志愿的意义所在了。其实,为何现在征集志愿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多,本质上不是因为考生们不行。

而是有些学校越来越没有底线了。就拿广东来说,珠三角地区的家长应该是很有经济实力、很有钱的,可是那里民办本科的学费也是高得吓人。

据说一年30000元已成常态,四五万元一年的也有。于是今年广东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情况:民办本科的地位竟然还不如一所好的大专。

有些考了500多分的孩子就因为家里没钱而抢着上大专,而一些考了400多分的孩子却能上民办本科,这真让人感叹,这并非家长的选择。

而是因为起初他们把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定得太高,导致很多优秀的学生没能被公办本科录取,只能去民办本科。

但这个时候又降了一批分数开始征集志愿,于是越来越多分数没什么底线的考生都涌入了民办本科,让真正努力过的孩子成了笑话。

想要解决这个问题,就别再怪学生们不努力、不上进了,而是要看到如今学业所带来的焦虑实在太严重。

其实,要是真的想让大家都能上大学,一开始就不应该把分数定得那么高不可攀,不然只会导致后续闹剧越来越多。

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