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彩
蒋介石败退台湾前,谁在管理台湾,为何他拱手让权?
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88彩 > 新闻动态 >

蒋介石败退台湾前,谁在管理台湾,为何他拱手让权?

开头

1949年春天,中国大陆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了,在人民的广泛支持下,国民党政府快要垮台了。

大家都知道,蒋介石带领的国民党军队撤退到了台湾,他们想和共产党分庭抗礼,但最终他们的“打回大陆”的想法并没有实现。

稍微想想这段历史,就能发现问题所在。

以地主和官员为首的国民党内部争斗一直很激烈。台湾地理位置优越,国军将领们自然明白这一点。那么,为什么蒋介石一到就能迅速掌控局面呢?

在老蒋离开之前,台湾实际上是由谁来掌管的呢?

一段关于老蒋最后时光的提前展现

1949年的新年第一天,我们解放区的人民都开心极了,大家唱歌跳舞,挂灯笼贴对联庆祝新年。而在国民党统治的地方,气氛却很压抑,那些军官还在到处搜刮老百姓的钱财,准备逃跑。

国民党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,蒋介石也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,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,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。

早在1948年末,蒋介石就已经开始筹划撤往台湾的事宜了。

从1948年底到1949年,蒋介石集团陆续将银行里的黄金、白银和美元等资产运往台湾,作为他们在台湾维持统治的基础。

根据历史记录,仅仅在49年的1月到5月之间,就有超过277万两黄金和1520万两白银被转移。

那时候,老蒋还安排上海、南京等地方的官方企业把机器和专业人才全部搬到台湾,并且命令高官们大量收集民间的物资。

这进一步证明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。

蒋介石给自己留了退路,但还想在大陆拼一把,妄想凭借长江的天然屏障割据一方。

1949年4月,百万大军横渡长江,到了4月23日,南京就被解放了。这次渡江胜利完全打破了蒋介石想要长江分界的幻想。

这时,蒋介石才决定把台湾作为最终的避难所。

尽管蒋介石那时已经“下野”,但他仍然是国民党的领导人。他决定逃到台湾,并不是为了依赖别人。

在逃离之前,蒋介石对国民党内部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调整,以确保到达台湾后仍能稳坐总裁的位置。

二、台湾光复后的三位领导人

1945年,抗日战争胜利后,被日本占领了50年的台湾终于回归祖国。当时,陈仪是第一位负责管理台湾的官员。

陈仪是参加光复会很久的老革命家,也在大陆的官场上历练了很多年,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。当他被派去治理台湾时,下定决心要把台湾管理好。

但他确实不具备这样的能力,他的做法还是沿用了国民党时期的那种高压和腐败的管理方式。

那时候的台湾刚刚经历了战争,粮食不足,工厂也停止了生产,人们最在意的就是有没有饭吃。

陈仪的团队不仅没有改善民生,反而陷入了官僚腐败,连最基本的物资分配都变成了他们牟取私利的手段。

1947年,台湾发生了“二二八事件”。那天,人们上街抗议,却被陈仪派兵用武力制止,导致许多人受伤甚至牺牲。

这件事情的影响极其严重,陈仪因此失去了职位,成为了战后台湾治理中的一个失败案例。

后来接手的魏道明,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。

因为陈仪的教训,魏道明治理台湾时采取了温和的方法,让当地的有影响力的人物参与管理,这样就缓解了矛盾。

他还把心思用在修桥铺路和恢复农业上,渐渐地让岛上的物价稳定了下来。

这两年来,台湾的情况总算平静下来了,至少从表面看,社会秩序正在逐渐恢复正常。

魏道明本来应该有足够的政治才能,结果让位给老蒋的人并不是他。

这是因为,他并不属于蒋介石集团的核心成员。

实际上,在老蒋败退到台湾后,立即接过权力的是1948年上台的陈诚。

陈诚在黄埔军校时就一直跟随着蒋介石,他的背景以及与蒋家的关系让蒋介石头脑中对他十分信任,被视为心腹将领。

即使到了后来,许多国民党干部都四散而去,但他仍然对蒋介石十分忠诚。

1948年底,蒋介石命令陈诚从台湾回来,为退守台湾做准备。

三、依靠心腹,平稳撤退

接到命令后,陈诚马上开始做三件重要的事情。

实行了“三七五减租”政策,把地主的地租降下来,让农民得到了好处,一下子就赢得了当地农民的支持。

利用从大陆运输到台湾的资本储备来稳固新台币的价值,这样可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,从而为岛内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三是严格限制从大陆去台湾的人,只让那些对蒋绝对忠心的人过去,任何潜在的反对者都被挡在了门外。

等陈诚把这三件事办好,台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,就变成蒋介石想要的样子了。

1949年底,蒋家父子乘坐专机前往台北。到了1950年,蒋介石开始掌权,他的亲信陈诚主动退位,成为了他的副手。

按道理,陈诚完全有能力把蒋逼上绝路,但他却没有这么做,这是为什么呢?

除了他对蒋完全忠心外,国民党内部的派系规则也起了作用。

陈诚是蒋介石直接领导下的重要人物,属于黄埔军校的核心团队。他能够达到那样的职位,完全是因为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和认可。

在国民党体系里,上下级的等级非常分明。

就像一个公司的经理,他的权力是老板赋予的。如果老板决定亲自管理,经理就得让位了。

即使是在败退之后,蒋介石和他的集团仍然保留着大地主和官僚的作风,他们的独裁统治并不受欢迎,最终会被人民的力量和历史的发展所淘汰。

无论是所谓的“光复”,还是“反攻”,这些口号最终都是为了维系其岌岌可危的反动统治。然而,既然这个政权本身已经腐败不堪,又如何能稳固呢?

“反攻”的梦想最终化为乌有,但这历史遗留的问题,我们最终能够彻底解决,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,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