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彩
八路军被敌寇追了一整天,饥寒交迫之际,发现敌寇处升起一缕炊烟
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88彩 > 新闻动态 >

八路军被敌寇追了一整天,饥寒交迫之际,发现敌寇处升起一缕炊烟

文/编辑:快看张同学

1943 年正月的冀东山区,雪没到膝盖,高桥的队伍刚冲过日军的封锁线,三十多个战士围着一口日军没来得及收拾的铁锅,抓起里面半生的土豆往嘴里塞,锅边散落着几枚子弹壳,远处还能听见追兵的枪响,谁能想到,为了这顿饭,他们差点把命丢在山坳里,高桥当时到底看见了什么,非要冒这么大的险?

灶台边的子弹壳

天刚蒙蒙亮,山坳里的炊烟还没散尽,战士小李啃着冻硬的窝头,眼睛盯着不远处日军做饭的灶台,锅里还剩点米汤,结着薄冰,旁边扔着半截咸鱼,他刚才就是蹲在这,一手抓着枪,一手往嘴里扒拉米饭,烫得直哈气也不敢停。

“队长,日军的主力快到了!” 通信员喘着气跑过来,高桥抹了把嘴,弯腰捡起地上的子弹壳,是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弹,看来刚才跑的那伙人火力不弱,他抬头望了望光头山的方向,雪地里的脚印乱成一团,有我们的,也有日军的。

就在半个时辰前,这里还是一片混乱,手榴弹炸开时,日军正围着灶台喝酒,罐头盒子滚得满地都是,战士们冲上去的时候,有个鬼子还举着勺子发呆,没等他们反应过来,高桥已经喊了声 “别追,吃饭!”

现在想想真悬,小李摸了摸肚子,刚才那几口热饭像团火,总算把冻僵的腿暖过来了,可远处的枪声越来越近,日军的大部队顺着枪声摸过来了,他看见高桥正对着地图皱眉,手指在光头山的位置敲了敲。

“这饭吃得值吗?” 小李心里犯嘀咕,要是刚才绕开这伙日军,会不会就没这么多追兵了?可再看看身边脸色发白的战友,又觉得没别的选择,毕竟,昨天到现在,大家就啃过几口干粮。

灶台边的火堆还没灭,偶尔爆出火星,高桥把子弹壳揣进兜里,站起身说:“走,进山。” 小李跟着队伍往山上爬,腿虽然沉,心里却踏实了点,只是那枚子弹壳,在高桥兜里硌得慌,像在问一个没答案的问题。

雪地里的脚印

三天前的大营子村,可没这么冷清,战士们正忙着劈柴,炊事班的大锅里咕嘟咕嘟煮着牛羊肉,油香飘出半里地,高桥背着手在村里转,看见十二团的老王正教孩子写 “抗战必胜”,笑着递过去半包烟。

“参谋长,年夜饭的酒都备好了!” 文书跑过来汇报,高桥点点头,心里却没放松,他早上刚让哨兵往外扩了两里地,这年头,太平日子比金子还金贵,尤其在承平宁这地界,两条铁路穿境而过,日军恨不得把这儿翻个底朝天。

太阳刚落山,游动哨小张跟头流星地冲进村:“鬼子来了!黑压压一片,从东边摸过来了!” 高桥心里 “咯噔” 一下,手里的烟卷掉在地上,他跑到村口一看,雪地里的脚印密密麻麻,像群野兽正扑过来。

“撤!快!” 高桥扯着嗓子喊,战士们顾不上收拾,扛起枪就往外冲,炊事班的老李舍不得那锅肉,想端着走,被高桥一把拉住:“命重要还是肉重要?” 话音刚落,炮弹就在村头炸开,火光把雪地照得通红。

队伍钻进树林时,小张回头望了一眼,看见那口大锅翻倒在雪地里,熟肉滚出来,很快被白雪盖住,只留下一小片油迹,他听见身后传来日军的叫喊声,还有老百姓的哭声,高桥猛地回头,吼了声 “别回头,快走!”

雪越下越大,把脚印盖了一层又一层,十二团的老王喘着气问:“参谋长,鬼子怎么来得这么快?” 高桥没说话,只是把围巾紧了紧,他知道,这顿饭没吃成,恐怕接下来的路更难走了。

夜里的风像刀子,刮在脸上生疼,队伍在山里绕来绕去,谁都没说话,只有脚踩积雪的咯吱声,小张摸了摸怀里的窝头,是出发时顺手揣的,现在冻得像石头,他突然想起村里孩子写的字,在雪地里应该早被盖住了吧。

山坳里的抉择

被日军追了一天一夜,队伍像条冻僵的蛇,在山坳里蜷着,战士们靠在树干上打盹,睫毛上都结了冰,高桥扒开雪,抓了把土搓搓手,心里盘算着,再这么耗下去,不用日军打,冻也冻垮了。

“前面有村子!” 侦察兵回来报告,手指着左前方,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果然有炊烟在林子里飘,小李的肚子 “咕噜” 叫了一声,旁边的战友笑出了声,笑声里带着点苦涩。

可侦察兵接下来的话,让笑声戛然而止:“村口有伙鬼子,十来个人,正在做饭。” 高桥蹲下身,用树枝在雪地上画了个简易地图,村子在山坳里,前后两条路,鬼子堵在村口,像块绊脚石。

“绕过去?” 十二团的老王问,高桥摇摇头:“绕到村后得翻两道山梁,等过去天就亮了,鬼子要是在村里设了埋伏,咱就是送上门的肉。” 他把树枝往鬼子做饭的位置一戳,“这伙人没放哨,是个机会。”

战士们都愣住了,打吧,枪声肯定会引来周围的日军,不打吧,队伍实在撑不住了,小李数了数身边的人,加上十二团的,能战斗的有五十多个,对付十来个鬼子绰绰有余,可他更清楚,这一带的日军像闻到血腥味的狼,一有动静就会从四面八方涌过来。

高桥捏了捏冻硬的胡子,突然站起身:“老王带一个班堵后路,其他人跟我冲,动作要快,打完就抢粮食,五分钟解决战斗!” 他的声音不大,却没人敢反对,小李握紧枪,看见高桥往手心吐了口唾沫,搓了搓,那是要动手的架势。

雪地里的树枝被踩得咯吱响,离灶台还有几十米时,高桥喊了声 “扔!” 几颗手榴弹飞过去,在日军堆里炸开,小李跟着冲上去,看见鬼子的锅里还冒着热气,米饭混着咸鱼的香味扑面而来,他没时间多想,抓起两个馒头就往怀里塞。

枪声在山坳里回荡,像在给这场冒险计时,高桥一边指挥撤退,一边回头望了望那片升腾的炊烟,眼里闪过一丝复杂的光,他知道,这五分钟的饭,要付出的代价可能远超想象。

百姓心里的丰碑

光头山的雪化了又冻,转眼到了开春,当地老乡张大爷背着柴火,往山里走得比平时深了些,他在一棵老松树下停下,扒开积雪,露出藏着的几个窝头和一张纸条,是给高桥部队的情报,说日军要在清明前后 “扫荡”。

这种事,张大爷干了快一年了,上次大营子村被袭,他偷偷跟在日军后面,看着高桥的队伍往哪跑,回来就告诉相熟的联络员,他知道这危险,可每次想起高桥帮村里修的那口井,就觉得值。

日军后来在山里搞 “无人区”,把老百姓往据点赶,张大爷假意顺从,夜里照样往山里送粮食,有回差点被巡逻队抓住,他把粮食埋在石缝里,自己滚下山坡才脱身,“高桥的兵,不能饿着。” 他总这么想。

高桥牺牲那天,张大爷就在远处的山头上,他看见日军把山围得像铁桶,听见高桥最后喊的那句 “拼了”,眼泪止不住地流,后来他和几个老乡摸上山,在乱石堆里找到了高桥的遗体,悄悄埋在松树下,还竖了块没字的石头。

有时候,丰碑不在石碑上,而在百姓心里的脚印里,就像高桥他们抢的那顿饭,表面看是为了活命,实际上,是在跟日军比,谁能真正站在这片土地上,站在老百姓身边。

结语

高桥的队伍在冀东的雪地里,用一顿冒险的饭换来了继续战斗的力气,从大营子村被打断的年夜饭,到山坳里抢来的热食,再到光头山最后的枪声,藏着的是游击战的艰难,更是中国人不服输的骨气。

这不是鲁莽,是绝境里的智慧,知道什么时候该忍,什么时候该拼,高桥和他的战士们没留下多少名字,却用脚印在雪地里写下:抗战,不光靠枪,更靠一口气,一口连着百姓、连着家国的气,这口气,比任何粮食都顶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