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秀清的苦楚:他并不想跟韦昌辉、石达开为敌,却身不由己
杨秀清心里的苦,没人能懂。他其实并不想跟韦昌辉、石达开对着干,但有时候就是身不由己。身为东王,他在太平天国里过得并不容易,看起来挺风光,其实背后满是无奈。
天京事变是怎么一回事,为何杨秀清会被韦昌辉和石达开一起杀掉呢?李秀成自己在书里讲得很清楚,东王杨秀清太过霸道,不把人放在眼里,随便欺负其他领导人,最后得到了报应,“北王和翼王偷偷商量后,就把东王给杀了。”
杨秀清确实霸道,他老是在大家面前打诸侯王的板子,这事儿不假,而且他还真说要打天王洪秀全四十大板,这也是事实。不过,咱们得琢磨琢磨:杨秀清为啥要这么干呢?
杨秀清真的就这么没心眼吗?古往今来,那些朝廷里的大官,要是不懂得跟有权有势的人处好关系,还不把皇上放在眼里,最后肯定没什么好下场。就算活着的时候没被收拾,死了以后也逃不掉被清算的命运。
在太平天国里,杨秀清以手段高明、擅长处理政事出名,身边也有不少出谋划策的人。其实,他心里清楚自己这么干会有什么结果,但也是没办法,只能这么做了。
杨秀清之所以那么霸道,是因为太平天国权力结构有问题,这不是他能控制的。要是杨秀清想保命,就得学会不争强好胜,从一开始就保持低调,安心做个下属,可他偏偏做不到这一点。
太平天国那个权力结构,到底有多乱呢?这么说吧,就像大将胡大海在攻打嘉兴时,他儿子违反了军法,朱元璋直接就把他儿子给杀了。可胡大海呢,还得硬着头皮继续打仗,连一句怨言都不敢有。
石达开自己出去闯荡后,洪秀全竟然低声下气地想让他回来。先不说石达开为啥要走,单看洪秀全“恳请翼王回归”这事儿,太平天国就已经不对劲了。洪秀全是老大,石达开是手下,老大求手下,这不是让人笑话嘛。
杨秀清太霸道,石达开自己单飞,说到底都是权力分配不合理闹的。这种问题,靠个人是解决不了的,除非来一场大动荡,彻底打乱重来。
天京事变发生后,韦昌辉和石达开都不买洪秀全的账,他们又怎会心甘情愿地听杨秀清摆布呢?当然不可能,杨秀清要想用正规办法管住这些大佬,那是根本办不到的。
太平天国,不像一般的皇上说了算的王朝,它更像是大家围坐一桌商量事的圆桌会议,是各路有势力的人互相争斗又互相让步的地方。
李秀成自己讲,太平天国刚开始搞的时候,就6个人心里有数要建个国家。这6个人都是谁呢?就是洪秀全、杨秀清、萧朝贵、冯云山、韦昌辉、石达开,说白了,就是天王加上最早的五个王爷。
1853年3月份,太平天国把都城设在了南京,那时候原来的6个人里面就只剩下4个了。西王萧朝贵和南王冯云山都已经牺牲,没能活着走到南京,自然也就没法体验所谓的“小天堂”日子了。
在四个人当中,其实洪秀全可以不算数,因为他手里没实权。为啥这么说呢?主要是因为军师负责制限制了他,再加上他自己也没本事,没有直接管辖的军队,谁都不会买他的账。
自古以来,那些开创帝业的君主,刚开始啥都得自己动手,就连打仗也得亲自上阵,不然在军队里哪能立得住威,谁会买账呢?更谈不上建立自己的团队,安插心腹了。
洪秀全做不到这点,那杨秀清、韦昌辉、石达开三人行不行呢?可惜啊,他们仨虽然个个本领高强,但各有各的本事,结果就是难以长久联手,谁都不把谁放在眼里。
杨秀清,人称东王九千岁,名义上管着其他各路王爷,手握政治、军事、宗教大权,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。韦昌辉和石达开可能并不听他的,因为他身上有不少毛病。
杨秀清是怎么火起来的呢?就是靠着他宣称天父降临那一套,虽然大家都知道那是假的,但都没点破,杨秀清自己心里也门儿清。
当然啦,要是杨秀清除了天父下凡这事儿,还能自己领兵上阵,东征西讨,说不定就能摆平韦昌辉、石达开这些厉害角色,但关键是,他做不到啊。
杨秀清体质较弱,眼睛老是发炎流脓,后来经过李俊良的治疗情况有所改善,但遗憾的是他失去了一只眼。
杨秀清因为身子骨弱,所以不能亲自领兵上战场打仗。另外,他也没啥家族势力,连提拔自家亲戚都做不到。
杨秀清“认亲”的杨辅清等七位杨家人,其实并非真正的一家人。天京事变发生前,这些杨家人还没机会领兵上阵;事变那会儿,他们正在江西呢;事变过后,他们又去了福建。
杨秀清碰到了麻烦,咱们来看看杨氏国宗的人是怎么做的呢?他们啥也没干,光顾着保全自己了。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杨秀清说话,更别提为他报仇了,就连举个旗子,跟北王韦昌辉对着干都不敢。
出身家庭不好,领兵打仗不是他的强项,但处理政务却是把好手,所以杨秀清根本管不住韦昌辉和石达开,对这两个人也总是心存疑虑。
杨秀清把都城定在南京后,就开始在朝廷里忙政务了,那谁来指挥打仗呢?这时候,韦昌辉和石达开的家族成了太平军西征的大将,他们到处攻城占地,壮大队伍,反观杨秀清,手头连个稳固的地盘都没有,东王心里能不犯嘀咕嘛。
王朝开创事业,自己不上前线打仗,反而靠别人出力,这本来就让人觉得不对劲。大伙都在拼事业,为啥你杨秀清非得留在后面,还想啥都管呢?
唐朝能够创立,李渊绝对是头号功臣。要是没有李渊精心策划、拍板决定,再跟突厥搞好关系,那唐朝早在晋阳起兵时就被消灭了,统一大业更是无从谈起。
李渊攻占了关中后,立李建成为太子,他们俩一同管理国家大事,而李世民则负责率军出征。李世民在外打仗,很需要后方的支援。
李世民每次出征打仗,总是先挖深沟筑高垒,跟敌人比拼耐心和物资,等到时机成熟才发动总攻。无论是打薛仁杲、刘武周、王世充、窦建德还是刘黑闼,他都不急着快速取胜,而是先耗着,慢慢找机会。
要是李渊和李建成不在后面支持,李世民就很难跟敌人比拼持久战。不过呢,李世民毕竟是自己领兵打仗,在军队里声望特别高,心里头自然就有了争夺皇位的念头,于是就有了玄武门之变。
杨秀清守在老巢,战场上则是韦昌辉和石达开在冲锋陷阵。结果会咋样?其实李渊的故事已经给了我们启示。因此,杨秀清为了能让韦昌辉和石达开听话,就只好假装天父附身,想通过多次警告,让北王和翼王低头服软。
如果杨秀清选择让步,他可能就会步李渊、李建成的后尘;反过来,要是他继续强硬霸道,说不定还能找到一线转机。毕竟,太平天国是大家合伙的买卖,不是一家独大,谁都想说了算。
一般来说,要是杨秀清想活下去,并且实实在在地掌控朝廷,那就得指望一件事。那就是在打仗的时候,北王和翼王不幸战死,他们手下的兵马也散了,这样一来,就没人能跟东王对抗了。
但是,韦昌辉北王和石达开翼王的军队人数最多,家族背景也很雄厚。要是他们俩的军队没了,太平天国还能继续下去吗?因此,杨秀清面临的这个问题,真的很难找到解决办法。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